一个农村姑娘嘉莉怀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了芝加哥,一段日子下来,嘉莉很快感觉了失望,她住在姐姐的家,那充满寒酸和屈辱的环境,破坏了她原先的梦想 嘉莉当然不满现状,在这个时候,火车上遇见的杜洛埃出现了,他伸出慷慨之手,经济上又给予帮助,随后两人同居 眼下的生活和她原来梦想的有点儿相像,但她发现这种关系名不正,言不顺 之后遇到一家酒店老板赫斯渥,两人你来我往,很快坠入情网,他俩常常穿行在灯红酒绿之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嘉莉这才看见梦境和现实的一致 然而,这样的生活不可能来得这么容易,走到平坦之地,一定要来一段陡坡,甚至是火坑,酒店老板出事了 无奈之际,赫斯渥携带嘉莉逃到纽约 之后的生活,酒店老板落魄得像一条狗 她又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艰辛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嘉莉妹妹在歌剧院找到了工作,她的美貌和天生一副好嗓子派上了用场,她渐渐走红,渐渐富裕,而赫斯渥在她眼前,变得像一架破旧的生了锈的机器 她离开了赫斯渥,独自一个人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赫斯渥逐步潦倒,最后自杀 《嘉莉妹妹》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赫斯渥偷了酒店的钱,将嘉莉骗上火车,开始了私奔的生活 这个情节的原型实际上是德莱塞妹妹埃玛的生活经历 当年一家酒店的出纳就曾经偷了店里的三千五百美元,带着埃玛私奔到蒙特利尔,然后又辗转去了纽约 德莱塞嘉利妹妹中译本封面(15张)20世纪初的美国,自由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并进入兴盛时期,美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 机械化的生产提高了效率 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也进入了城市;科技经济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降低,人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都市无疑是现代生活的中心,也成为了年轻人追求的场所 嘉莉妹妹就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丰富物质供给刺激着消费 助长了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崇拜 消费意识形态逐步取代了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 这种消费意识形态强调花费和物质,它削弱了勤俭、节约、自控等传统道德标准 1899年秋天,西奥多·德莱塞在好友阿瑟·亨利的敦促下,开始创作《嘉莉妹妹》 小说的素材主要来自他长期担任记者时对当时城市生活的了解和积累,以及他自己在芝加哥和纽约的生活经历和大量阅读巴尔扎克、哈代、斯宾塞等人的作品所得的启迪 童年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成员的苦难历程也是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 《嘉莉妹妹》一书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赫斯渥偷了酒店的钱,将嘉莉骗上火车,开始了私奔的生活 这个情节的原型实际上是德莱塞妹妹埃玛的生活经历 当年一家酒店的出纳就曾经偷了店里的三千五百美元,带着埃玛私奔到蒙特利尔,然后又辗转去了纽约 1900年3月德莱塞完成了《嘉莉妹妹》的初稿 嘉莉《嘉丽妹妹》中译本(9张)嘉莉是出生社会底层的磨坊工人的小女儿,她不甘愿这一生就在乡下老家过这单调枯燥狭小的生活,18岁时怀着年轻无知的幻想,登上去芝加哥的火车,寻求新的生活,寻求幸福 在车上,她结识了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 他对芝加哥繁华景象的描述,也使嘉莉倍感兴趣 嘉莉把芝加哥想象得十分美好 但是,刚到芝加哥,她的梦想就破碎了 姐姐明妮的房子局促狭小,充满一种寒碜的气味,嘉莉大失所望 即便住在姐姐家也要付食宿费的,第二天一早,嘉莉就只好怀着朦胧的希望出门去找工作 可是,她得到的都是“不要人”的冰冷冷的回答 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制鞋厂找到了工作,工作非常辛苦 尽管如此,她所能挣到的工钱每周只有4块半 冬季来临,她没有外套、呢帽、棉鞋,风吹到身上就打寒颤 正当嘉莉心灰意冷的时候,她遇到了那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 不久,嘉莉做了他的情妇 其实杜洛埃只不过是按老规矩玩一场追求女人的把戏罢了 嘉莉渴望着幸福,但是嘉莉仍时常感到不安,她既为杜洛埃总不正式与她结婚而困惑,又为自己并不热爱他却害怕失去他的关心而疑虑 也就在这时候,市里费莫酒店的经理赫斯渥出现了,嘉莉感情的天平倾向了赫斯渥这一边,直至被杜洛埃发觉后,他一气之下离开嘉莉独自出走了 渴求自由而孤独的嘉莉终于投入了赫斯渥的怀抱 作者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写嘉莉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幻灭,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靠诚实劳动找不到出路,只有道德沦丧、出卖自己,才能得到金钱地位,在这样的社会是能有真正的幸福 赫斯渥赫斯渥是一个从美国上层社会里跌下来,或者可以说是被排挤出来的人物 当年,他曾是芝加哥红极一时的酒店经理,是社会上有势力的人物 在许多像他这样春风得意、衣冠楚楚、寻欢作乐的人当中,用很形象的一句俗话来说“他能呼风唤雨” 赫斯渥迷恋嘉莉,最后终于导致了他的妻子提出离婚并索要赡养费,使他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因为他的财产都记在他妻子的名下 他和嘉莉一同离开芝加哥,来到了纽约 在纽约,赫斯渥四处奔波寻找职业,却一无所获,他自暴自弃,闯进赌台,几次赌博下来就差不多只剩100块钱了 正巧布鲁克林的电车工人在闹事,急于招聘司机,赫斯渥便去求职 但是,当地在警察保护下驾车驶出公司时,就被人们“工贼”的骂声包围,石块击碎了车窗的玻璃,险些砸上他的脑袋,最后他只好悄悄逃走 生活的开支全靠嘉莉的收入,嘉莉对他产生了厌恶,抛弃了他 后来,他衣衫褴褛,骨瘦如柴,饥肠辘辘,全靠救济和乞讨为生 他多次向路人乞讨又多次被拒绝 在严冬的一天晚上,他躺在乞丐收容所的黑屋,让煤气帮助他获得了解脱 赫斯渥原本有钱有势,春风得意,但一朝失去金钱和地位,就会从此不得翻身,即使费尽心机,也是枉然,终于落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底层 这其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性的表现,也充分表现了小说揭露和否定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主义倾向 1 都市的引力 漂泊大军 流浪孤女2 贫困的威胁岩筑铜铸的大厦3 对命运的质疑 周薪四块半4 异想天开现实嘲弄5 一朵闪亮的夜花 名声的作用6 机器与少女现代骑士7 物质的诱惑 美的魅力8 冬天的暗示使者的召唤9 因袭的火种 妒忌的眼睛10 冬天的忠告 幸运使者的光临11 上流的引诱情感自卫12 公寓的灯火使者的求爱13 接受信赖 蜜语纷飞14 视而不见 一方引力减弱15 厌倦旧情 青春魔力16 愚笨的阿拉丁世道之门17 透过家门的一瞥 希望闪在眼前18 越过梦界欢呼与告别19 舞台一小时依稀喧闹声20 心灵的诱惑情欲的追求21 心灵的诱惑情欲的追求22 导线火光人性与肉体之战23 阵痛的灵魂找好退路24 火种余灰 窗口人影25 火种燃灰无可奈何26 天使败落寻找出路27 卷入旋涡企盼救星28 流浪逃犯灵魂受困29 旅行的抚慰 大海的小船30 伟大的王国旅游者的梦31 好运的宠儿 百老汇欢乐洋溢32 伯沙撒的宴会 能阐释的预言家33 远离围城境遇日下34 石磨转动一堆壳糠35 努力无效愁容满面36 处境严酷衰败机遇如梦似幻37 灵魂醒悟重探生路38 仙境游戏境外严酷39 光明与阴影 两个世界的告别40 公开的争执最后的恳求41 罢工四起谋生无奈42 春意初萌人去楼空43 世界报之以赞赏 黑暗中的光明44 此处并非仙境 声誉黄金难买45 穷人谋生手段奇异46 水愈搅愈混心越思越乱47 失败之途风中竖琴嘉莉妹妹图书封面(17张)该作品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初人们狂热地追求美国之梦的悲剧事实,揭示了驱使人们享乐却最终幻灭的本能主题,说明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嘉莉的堕落是有一定的社会因素的 首先是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嘉莉是社会底层的一群人的代表,被艰难的生活所迫,不得已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另一方面,是源于嘉莉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不断追求更高级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使得她不断变化所依靠的男人,走上这条堕落的道路 嘉莉失去了工作,是社会因素,是客观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个客观因素导致了嘉莉走上一条堕落的道路,包括在赫斯渥告诉她自己有妻室的时候,他的经济能力以及社会地位仍然深深地吸引着嘉莉,使得嘉莉跟着他来到纽约,因为这个男人能够满足嘉莉的欲望以及她极大的虚荣心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来看,拥有金钱就意味着仍有高质量的生活,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这不是嘉莉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价值取向,影响着那一群和嘉莉一样来自农村的女孩,不约而同地走上这条道路 嘉莉妹妹嘉莉妹妹德莱赛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洞察得很透彻,他通过嘉莉妹妹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阴暗面,同时也攻击了美国社会的道德标准 展示出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美国梦只是一种幻想,穷人凭借诚实的劳动上升到社会上层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幻想而已 《嘉莉妹妹》曾被英国公众视为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德莱赛把视野从身边的人和事扩展到美国广阔的社会中并赋予它深刻的道德寓意 嘉莉始终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她既有传统女性的特征,又有新女性的追求;既有物质食欲,又有精神向往;梦想依附于男人,又不得不独立于男人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贯穿于《嘉莉妹妹》中,提供了研究这部小说的一个全新的视角 嘉莉妹妹的本质体现在她的一次次的选择中,她离开贫穷的家乡来到纽约,先后做了杜洛埃和赫斯渥的情妇 后来走上了舞台,成为一名著名的演员 这些选择也折射出“人是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哲学风格”,嘉莉的每一次选择都与社会和他人密切相关,她也要为她的选择负责任,同时也要承担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 最终嘉莉虽然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挤入了上流社会 但是一切存在都是虚无的,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孤独地生活着 嘉莉通过自由选择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并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了责任,后果是承受着无尽的孤独和痛苦,更加突出反映了她所生活的世界的荒诞和丑陋 自然主义德莱赛在小说《嘉莉妹妹》中继承了左拉的自然主义传统,运用自然主义写作手法,探讨了欲望本能和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的剖白,把那个阶段实用主义的美国,描写得淋漓尽致 象征手法《嘉莉妹妹》中,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欲望与绝望,主动与被动等,而且象征意义之间的对比,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 通过象征意义的对比,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不同品质及不同的社会地位 摇椅在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到了摇椅而且摇椅出现在主人公的每一个住处,甚至在嘉莉与赫斯特伍德在蒙特利尔所居住的宾馆里也有摇椅 主人公经常坐在摇椅里,而且总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它不仅仅是一件家具 嘉莉、赫斯特伍德及杜洛埃都经常坐在摇椅上,但嘉莉是在摇椅上坐得最频繁的人物,有趣的是她每次坐在摇椅上都是在某次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且都反映她的某种心情 报纸报纸象征着过时的新闻,过去发生的事情 看报纸的人也属于过去,这些人因此被归类为怀旧的范畴,他们是不再展望未来并且期待上升到社会顶端的人 赫斯特伍德的女儿谈到去欧洲的人们能被登上报纸 这样能被登上报纸代表一种社会地位提高的状态,而另一方面,阅读报纸又是社会地位的衰落形式 在小说的第20章,赫斯特伍德首次阅读报纸时,报纸就象征着过去和一种无法在将来崛起的无能为力 衣服衣服在小说中也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德莱塞通过人物的衣着打扮来表示不同人物的不同社会地位 在嘉莉看来,衣服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也预示着他所享有的快乐 剧院剧院在小说中的频繁出现有着特殊的含义 剧院是神秘城市的缩影 在现实社会中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人,而在剧院只有幻想存在,发生在舞台上的一切与艰辛的现实生活相反,却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 所以剧院是又一象征手法,代表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对比 人物形象嘉莉妹妹这个艺术形象不同与以往的美国小说中的人物,她是世纪之交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她代表着美国青年一代对“美国梦”的追求 她是美国文学中第一个“美国梦”的追寻者,在她身上不难看出金钱和名利对她的诱惑 她,一个妙龄姑娘,没有在教堂和谁举行婚礼,竟先后和两个男人上床,成为情妇,但她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顺利渡过难关,成为了幸运的大明星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又一重要特征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这些描写对于揭示人物个性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紧扣着读者的心弦 如对赫斯渥偷钱出逃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时赫斯渥开始后悔:“啊,那美好的地位,那优雅的办公室;怎么把一切都舍弃了呢 啊,我抛弃的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啊 ”在这里,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心里矛盾,也为小说后半部赫斯渥心理的畸形发展埋下了伏笔 《嘉莉妹妹》在小说领域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保守和高雅传统,打开了通向忠实、大胆与生活激情的新天地,从而为当时的美国文学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在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考察整个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德莱塞及其《嘉莉妹妹》的历史价值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表现内容上,“《嘉莉妹妹》是一种新的创举,描绘了在他之前小说领域中从未有过的一种世界”,使德莱塞在“崭新而瞬息万变的美国社会的文化现实基础上另行发展出一套语言和题材,从而为美国的现代派作家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德莱塞打破了当时充斥美国文坛的“文雅传统”,采取“坦白直率、大胆批判”的写实风格,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解放了美国的小说,给美国文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1998年,美国现代图书馆将《嘉莉妹妹》列入百部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排名33 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嘉莉妹妹》像一股自由、强劲的西风吹进闭塞、沉闷的美国,给我们滞塞的个人天地里带来了自马克·吐温和惠特曼以来的第一缕新鲜空气 ”《每日邮报》:《嘉莉妹妹》是美国人写的一部了不起的小说 《捍卫者》:《嘉莉妹妹》“真实、敏锐、毫无偏见,它是美国历史上有史料价值的‘文件’” 西奥多·德莱塞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美国小说家 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 父亲是贫苦的德国移民 他在公立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以后进印第安纳大学学习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工作 走遍芝加哥、匹兹堡、纽约等大城市,广泛深入地观察了解社会,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第一部小说为《嘉莉妹妹》(1900) 1911年,《珍妮姑娘》问世,接着又发表了《欲望三部曲》的前两部《金融家》(1912)和《巨人》(1914),奠定了德莱塞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 《天才》(1915)是德莱塞自己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通过一青年画家的堕落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 以真实的犯罪案件为题材的《美国的悲剧》(1925)是德莱塞的代表作
美国最新剧情片《嘉莉妹妹》由 威廉·惠勒 执导。依依影视为广大网友收集了2022年由 劳伦斯·奥利弗 珍妮弗·琼斯 米利亚姆·霍普金斯 埃迪·艾伯特 等领衔主演的嘉莉妹妹在线观看,依依影视还支持手机看免费高清版嘉莉妹妹,非常方便,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