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里·比格·锡兰

性别:

职业:导演

星座:水瓶座 不详 不详

生日:1959-01-26

出生地:[db:出生地]

代表作:五月碧云天,远方,冬眠,野梨树,小镇

个人经历

  土耳其著名导演。从Bosphorus大学毕业后,在伊斯坦布尔的Mimar Sinan大学学习了两年电影制作。1995年执导短片《Koza》入围当年的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他的剧情长片处女作《小城岁月》(Kasaba)在1998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青年导演论坛”最佳影片奖。2000年他的第二部作品《五月碧云天》(Nuages de mai)首次入围柏林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2003年他执导的《远方》(Uzak)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举夺下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证明了他作为艺术电影导演的地位,成为21世纪欧洲影坛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今年最新力作《气候》(Iklimler)再度入围戛纳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2008年,在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上,凭借新作《三只猴子》(Three Monkeys) 获得最佳导演奖。其后凭此片还获得第二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2009年第62届戛纳电影节担任评委。  2014年,凭借《冬眠》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成为土耳其电影史上第二位获得该项大奖的导演。 演艺经历 1995年,执导个人首部剧情短片《茧》,该片获得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提名1998年,执导剧情长片处女作《小城岁月》,该片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卡里加里电影奖、第1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青年电影银奖。2000年,执导由伊敏·托普拉克、穆扎菲·奥德默合作主演的剧情片《五月碧云天》,该片获得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2003年,执导由穆扎菲·奥德默、伊敏·托普拉克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远方》,获得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2006年,自导自演剧情片《适合分手的季节》,该片通过一对夫妻的争执体悟到爱、等待、希望,与割舍不掉的忧伤故事,获得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2008年,努里·比格·锡兰执导由厄康·吉赛尔、里法特·桑贾尔合作主演的剧情片《三只猴子》,该片获得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努里·比格·锡兰凭借此片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2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2009年,担任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2011年,执导由塔勒·比尔瑟尔、伊尔玛兹·艾多甘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安纳托利亚往事》:,该片讲述了发生在一名医生和一名检举人之间紧张的12个小时经历,获得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努里·比格·锡兰凭借此片获得第25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2014年,执导由哈鲁克·比尔吉奈尔、梅丽莎·索岑、戴美特·阿克拜格联袂主演的剧情片《冬眠》,该片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努里·比格·锡兰凭借此片获得第2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提名。2019年6月,将出任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 个人生活 作为导演,锡兰有着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他用深沉悠长的镜头来描绘生命的轨迹,用充满诗意的对白写作和文学性极强的叙事方式,准确地表达其哲学思考,让观众在沉默中窥见人生的真相。 获奖记录 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4第67届费比西奖-主竞赛费比西奖冬眠(获奖) 2014第67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冬眠(获奖) 2011第64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安纳托利亚往事(获奖) 2011第6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安纳托利亚往事(提名) 2008第61届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获奖) 2008第61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三只猴子(提名) 2006第59届主竞赛单元-主竞赛费比西奖适合分手的季节(获奖) 2006第59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适合分手的季节(提名) 2004第57届法国文化电台奖-年度海外电影人远方(获奖) 2003第56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远方(获奖) 2003第56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远方(提名) 1995第48届短片金棕榈奖茧(提名) 柏林国际电影节 2000第50届主竞赛单元-金熊奖五月碧云天(提名) 1998第48届卡里加里电影奖小城岁月(获奖) 东京国际电影节 1998第11届主竞赛单元-青年电影银奖小城岁月(获奖) 1998第11届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小城岁月(提名) 欧洲电影奖 2014第27届最佳影片奖冬眠(提名) 2014第27届最佳编剧奖冬眠(提名) 2014第27届最佳导演奖冬眠(提名) 2012第25届最佳导演奖安纳托利亚往事(提名) 2003第16届最佳导演奖远方(提名) 2003第16届观众奖最佳导演奖远方(提名) 2000第13届费比西奖五月碧云天(获奖) 法国电影凯撒奖 2015第40届最佳外国电影奖冬眠(提名) 亚太电影大奖 2008第2届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获奖) 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9第9届主竞赛单元-天坛奖野梨树(提名) 人物评价 锡兰的很多电影有很强的疏离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闷片。但是大闷片确实很适合呈现生活真相。锡兰总是会在影片中流露出宗教般的夙命感,比如坚持不懈地跟拍一个落地的苹果,完整地展示它从坠落、滚动、跌入溪流、顺水而下直至被淤泥阻挡的全过程,在安静的镜头中尽显生命的轨迹与张力。真不知道锡兰要浪费多少胶片,才能完成完美流畅的长镜头语言,但是物有所值,这些自然、不施加影响、不随便剪辑的镜头准确地表达了导演的哲学思考。《远方》确立了努里·比格·锡兰的创作风格:用很长的镜头拍很少的事,在缺省的叙事里,情节让位于影像独特的质感,画面的色彩节制,取代色彩的是细腻的光线变化和极致的明暗对比,土地、荒原、飘落的雪花和吹过画面的狂风,小亚细亚的地貌风物包围甚至侵吞着其间的人们。这些特色是双刃剑,影评人用“粘稠”形容锡兰的电影,往好的方向解释是影像浑厚有底气,而说得难听的,就是“闷”。锡兰式的小元素,也如牛皮藓般遍布《冬眠》全片。比如同样机位和地点中景拍摄老板从旅店走到办公室的镜头,是锡兰标志性的强调“这个人生活日复一日没啥变化”的戏码;再比如,调侃莎士比亚、雪地艰难跋涉这种苦中作乐的幽默小段子;当然,少不了的还有策马草原、雪满山谷这种经典的锡兰外景画。作为导演,锡兰有着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他用深沉悠长的镜头来描绘生命的轨迹,用充满诗意的对白写作和文学性极强的叙事方式,准确地表达其哲学思考,让观众在沉默中窥见人生的真相。

图片写真

新闻资讯

视频花絮

相关影片

  • HD

    适合分手的季节